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秋风萧瑟的时节,卢铁汉病倒了,好像田野里的秋庄稼一样,原来还挺立着,镰刀齐根一割,它们便直挺挺躺下,再也起不来了。他这次病得不轻,心脏病、脑血栓和肝硬化一起来了,大有夺去性命之势。他先被送到地区医院,又被送到省高干医院,医院在太原市离汾河大桥不远的地方。当他心力交瘁地躺在病床上时,只有女儿卢小慧陪伴在身边。
想到来山西刚刚干了不到两年,就要撂下挑子,他真有些感慨。看着病房外秋风吹落着一排杨树的树叶,他就想到人也和草木一样,该绿则绿,该黄则黄,一岁一枯荣是不饶人的。他不由得深深地叹了口气。卢小慧坐在旁边,给他掖了一下雪白的被子,说道:“爸爸,你别想那么多,好好休养。”他微微摇了摇头,朦胧的目光是在回忆和否定自己两年来的作为。在干校关了三年,一到工作岗位就有点像放虎归山,撒欢地跑起来,在地区分管农业期间,他跑遍了地区所属的十几个县,然而,他没有料到地方上的政治如此险恶。山西省虽然早早就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但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两大派却一直在此起彼伏地斗争着,而且从省到地区、到县乃至到公社渗透到每一个干部身上。他小心谨慎地不卷入两派斗争,好像害怕溺水的人躲避洪流一样,然而,久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他像个过独木桥的老头,小心翼翼地掌握着在两派中间的左右平衡,但具体的工作关系、人事关系还是像漩涡一样逐渐把他吸了下去。今年“批林批孔”运动一展开,全省上下爆发的就是两大派的全面权力之争,打得不可开交时,江青、张春桥就在北京直接发号施令了。他们的手一伸过来,两派斗争更加烽火连天,他也难于幸免,隔三岔五地受到一派造反派的冲击。文化大革命初期绷紧的神经这两年已经松弛下来,再遇冲击脆弱多了,精神上的紧张很快在生理上反应出来,一听到窗外有滚滚的脚步声就心惊肉跳、呼吸急促,风里来雨里去地受摆布,几下就像大浪拍击的破船一样支离破碎了。自己来山西工作,本该什么都不管不问,请上病假关起门来休息,那样或许好些。现在想起自己曾勉为其难地在两派政治势力中委屈周旋,开拓自己掌管农业的工作空间,真是可笑不自量。
看着守在身边的卢小慧,当初把女儿从河南干校带到了山西,并且给她安排在工业局当了打字员。现在想来,这倒是非常必要的务实,自己真要躺下起不来了,总算对儿女做了一点安排。由女儿他又想到了两个儿子,露出了说话的意思。卢小慧觉察了,小心地问道:“爸爸,你想说什么?”卢铁汉说:“也不知小龙最近怎么样了?”卢小慧问:“要不,把哥哥们叫来吧。”卢铁汉摇了摇头,自己还没有到要咽气的时候,他不想随便惊动儿子,大儿子刚刚工作不到一年,他有他的事业。他目光朦胧起来,想到为卢小龙找招工指标的事情。三个孩子中,二儿子卢小刚是从陕西插队的地方“病退”回了北京,卢小慧是带到山西来了,只有大儿子卢小龙还四处漂着。他知道卢小龙的自尊心很强,经过再三踌躇,还是托关系在铁路系统为他找了一个招工指标,让卢小慧写信给他,就说现在铁路局招工,问他愿意不愿意去?如果愿意去,就来山西一趟。信写完了,他又看了两遍,做了修改,让卢小慧誊写了一遍,话讲得非常委婉,好像是完全听凭卢小龙选择的一件事,招工指标则是公事公办地摆在铁路局,并不是他托过关系费力要来的。接下来,便不催不急地耐心等待着卢小龙的回信。
等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卢小龙才从北京回信,说他可能会抽时间来山西一趟。又过了一些天,眼看着招工指标就要过期了,卢小龙才神情黯淡地出现在家门口。卢铁汉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和儿子、女儿一起吃饭,一起说说笑笑地聊着他来地区管农业的见闻,只字没提招工的事情。当天晚上,卢小慧将招工有关的文件材料交给了卢小龙。听卢小慧后来说,卢小龙将招工的文件材料从牛皮纸信封里抽出来翻看了一遍,问卢小慧:“这招工指标好像还有期限嘛,过期就作废了是吗?”卢小慧点点头说:“是。你再晚来两天,招工指标就没用了。”卢小龙凝神想了一会儿,又问:“这指标好搞吗?”卢小慧显得漫不经心地说:“这是一批一批的,赶上了就好搞,赶不上就没有。”卢小龙若有所思地将文件材料慢慢塞进大信封里,说道:“你说我去吗?”卢小慧知道这个招工指标来之不易,对于父亲这样做事谨慎的人尤其有些破例,但她只能显得很随意地说道:“你自己看着办呗。想去就去,不想去也别勉强自己。”卢小龙沉思了一会儿,从桌上拉过自己的挎包,将牛皮纸信封慢慢放了进去。
当天晚上吃饭时,卢小龙说第二天一早就回县里去,卢铁汉装作有些疑惑地看着儿子。
卢小龙说:“小慧把招工指标给我了,我决定回去把户口从县里迁出来。”卢铁汉似乎恍然大悟地想了起来,说道:“那招工指标容易搞,主要是回县里办手续难,能不能办成,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他竭力保护着儿子的自尊心。当儿子从县里办好招工手续,要去太原铁路局上班前又来家中看望他时,他对儿子说:“这只算你战略转移的跳板吧,以后觉得这个工作不合适,自己还可以想办法慢慢调动。”儿子看着他,没有多说话。果然没过多久,儿子就自己想办法从太原铁路局调到了徐州铁路局。听说了这个消息,卢铁汉对女儿说:“他是想独自闯天下。”儿子不想在父亲的庇护和影响下生活,儿子离开山西后,很少和他们联系。他看着守在身边的女儿,不由得叹了口气。他前后娶了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的死,使他对两个儿子有所欠疚,第二个妻子范立贞前年死于干校,他又有了对女儿的欠疚。卢小慧问:“爸爸,你怎么又叹气呢?”他微微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晚上,秘书小章来了,这是一个瘦瘦的年轻人。他在卢铁汉床边坐下,看看卢铁汉,又看看站在床头的卢小慧,稍有些神思不定地问道:“卢书记现在身体不要紧吧?”卢铁汉躺在垫高的枕头上平静地摇了摇头,说:“不要紧,过去了。”小章犹豫了一下说道:“有件事还是得告诉您一下。”卢铁汉问:“出了什么事?”小章抬起头看了看依然站在床头的卢小慧,想了想,又问:“您现在身体真的好点了?”卢铁汉点了点头,说:“什么事?你说吧。”小章用手理着床单又犹豫了一下,说:“前几天,他们将您的办公室抄了。”卢铁汉显然没有精神准备,眼睛直盯着小章问:“他们是谁?”小章说:“就是那一派呗。”卢铁汉问:“他们凭什么理由抄我的办公室?”小章说:“没有什么理由。”卢铁汉又问:“我家抄了没有?”小章神色不安地摇了摇头,说:“家倒没抄,办公室也就是抄了一下。”卢铁汉问:“他们要抄什么?他们抄走了什么?”小章说:“本来是想抄您在省委扩大会议上的有关笔记,倒没抄到什么,后来,把一份材料抄走了。”卢铁汉问:“什么材料?”小章看了卢铁汉一眼,说:“这份材料的题目是关于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查与分析。”
卢铁汉一下愣住了,那是卢小龙在县里办完招工手续后,临去铁路局上班前交给他的。
当时卢小龙说:“这是我七一年在农村流浪时对100多个大队的调查研究,其中的观点现在肯定不能用,里边的情况和分析供您参考吧。”他曾反复看了这份材料,观点很危险,概括的事实及进行的分析却是十分深入的,有很多启发他的东西。他一边看一边在上面做了很多批注,把它视为自己单独阅读的一份“参考资料”这份材料他一直锁在抽屉里,一旦叫人抓住必将贻害无穷。他觉出自己心跳过速,浑身上下一片汗湿潮热。他问:“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小章看了看卢铁汉,又抬头看了看卢小慧,卢小慧正用担忧的目光看着他们的谈话,这时伸手摁了摁枕在卢铁汉头下的枕头,说道:“爸爸,先不管这些事了吧。”
卢铁汉却指着小章说:“你把情况讲完。”小章问:“那个材料是谁搞的?”卢铁汉说:“这个你不要问,你往下讲情况。”小章说:“他们将那份材料整个抄成大字报,贴在了地委大院里,把您对那份材料的批注也都原封不动地抄在了上面,现在地委大院里到处都是批判您的大字报,说您搞了一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纲领。”
卢铁汉目光直愣愣地看着小章,小章干脆把话说完:“他们还把材料报到了中央,听说江青都有了批示,说要严厉追查。”卢铁汉的手沉重地落在被子上,他知道事情严重了,深悔当初没有将这份材料销毁。小章又说:“他们除了把那份材料抄成大字报,还影印了一份,将影印件贴了出来,我看了,批注确实是您的笔迹,材料不是您的笔迹。现在关键是那个材料是谁搞的?”卢铁汉直盯盯地看着小章一言不发,小章接着说:“谁搞的材料还是让谁承担责任,卢书记,您没必要替他承担责任。我看了,主要问题是材料本身,您的批语大多数是中性用语,怎么解释都可以。比如,您有一段批语是:”这个事例很重要,令人警醒。‘’警醒‘从两个方面都可以理解。您还有一段批示我记得特别清楚:“此种情况实属典型。’这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有的典型我们要采用,有的典型我们要批判。现在,他们当然把您这些批语和材料联系在一起,我们却可以把批语做另外的解释。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材料是谁搞的?”
卢铁汉微微摇了摇头,目光黯淡下来。停了一会儿,小章说道:“卢书记,您确实没有必要替别人承担责任,这个责任您也承担不起。”卢铁汉微微点了点头,声音低弱地说道:“我知道了,还有其他什么情况?”小章回头看了看病房门口,说:“这就是全部情况了。”
卢铁汉觉得呼吸吃力起来,眯着眼在枕头上微微蠕动着自己的头,似乎这样能够舒服一些。
又过了好一会儿,他像从波涛的颠簸中清醒过来一样,问道:“今年各县秋收怎么样?”小章说:“还可以吧,我没有太注意。”卢铁汉声音低弱地说:“你为什么不关心?”小章说:“现在没有人关心。”卢铁汉问:“那关心什么?”小章说:“‘批林批孔’要联系山西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呗,现在联系的就是从您这里抄出的这份材料。”卢铁汉眯缝着眼不说话了。
通报完必要的情况,小章站起身准备走了,临走又嗫嚅了一阵,张嘴说道:“卢书记,不要让别人知道我来过您这儿,我是来太原办别的事的。”卢铁汉微微点了点头,他知道年轻人的考虑。小章走了,卢铁汉觉得胸口愈加憋闷,他很不舒服地活动着自己,拽着被子。卢小慧俯身问:“您想干什么?”他觉得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