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犹知亡国恨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乍看张艺谋金陵十三钗的片名,会联想到红楼梦、联想到花枝摇曳、轻歌曼舞的古代仕女,可该片展现的不是轻松和愉悦、而是苦难和逃离。片中的这帮女子,生活在教堂的地窖里,生活在1937年末,那地狱般残破的南京。这部影片集情色、宗教、政治、“二战”元素于一体,像影片中教堂穹顶五彩的玻璃,斑驳杂陈,为观众提供了多种解读的路径。本文的解读路径,可以改动那句古诗,称之为商女犹知亡国恨。
南京大屠杀这题材,陆川拍过南京!南京!,还有许多类似的影片,一直都不忍去看,这是过于沉重的历史一页,怕撩起那份伤痛,看了有些“虐心”这次是奔着张艺谋的名头去的,他的电影是唯美的,每个镜头都是那么精致。李教官被围困在破楼中孤军奋战一幕,中国军人不仅仅是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中弹摔下楼去,身上事先拴好的一束炸药引线,被次第拉开。那一组长长的引线,在空中缓缓飘荡,爆炸声中,五彩的旗帜碎片缓缓飘起一个拉响炸药的细节,被表现的这样独特。如果说弹壳从枪膛里跳出的特写镜头,是小技巧,那么这桥段就是一种表现中国军人誓死抗战的智慧了。
张艺谋说,这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相较于姜文的电影,那是太有诚意了,至少他不像姜文那样“装”“深沉”得让观众无法看懂。影片一开始,一帮教堂唱诗班的女学生,穿着同样衣服、拎着同样箱子,在枪林弹雨中奔跑,就让我们呼吸到那种不一般的战争气息。当一帮青楼女子逃难来到教堂时,入殓师垂涎青楼女子的美貌,冲着她们轻浮地吹口哨,唱诗班的女学生们嫌青楼女子脏,与她们为用厕所而争吵。撇开战争因素,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下,这是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这部影片没有故作崇高,一切从生活的原貌开始。
以一帮青楼女子为主角,去揭示一场巨大的战争灾难,可谓视角独到。两军对垒,我们只能看到战争的残酷,而以弱女子去表现战争,则能切入人性的深处。影片中摇过几组长镜头,再现了弱女子被日本兵追逐、强暴、屠戮的情形,这既是直面国人的血性底线,也让我们理解了李教官和青楼女子,他们自己都无法自保了,为什么还选择豁出生命去营救别人?这正是动机和理由所在。在这帮青楼女子看来,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士兵“躲进”教堂,是士兵的耻辱;当灾难降临到唱诗班女学生们身上时,眼睁睁看着女学生去赴死亡之约,她们认为也是自己的一种耻辱。战争改变了一切,在侵略者的屠戮前,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救赎。入殓师从胆小挣扎变得勇敢,成了牧师。青楼女子挺身而出,替换女学生们去蹈危境,这种献身精神,赋予了这群青楼女子无比的崇高,商女变成了侠女。
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甚至很少对战争进行直接表现,而是着力表现了一群弱小者,在侵略者面前如何面对。你可以用武力征服一座城市,你无法让这座城里的人屈服,哪怕是几个不成气候的散兵、甚至一帮社会底层的青楼女子。面对死亡,士兵不忘背负炸药引线,侠女们不忘怀揣剪刀,去做最后一搏。那灰暗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坚守、和无法战胜的不屈精神。
最为让人动容的是,众青楼女子合唱的那一曲秦淮景。她们一字排开,去演绎那份生命的绝唱。婉转优雅的曲调,五彩缤纷的旗袍,婀娜多姿的身影,她们表演的越是轻松、越是美好,给我们的心灵冲击就越是巨大、越是沉重。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打破给人看。张艺谋说,对这段历史,外国人不知道,中国人也知道的不多,他要将其表现出来。可以说,影片这个目的达到了。当这低吟浅唱在银幕上悠扬浮现时,玉墨拨动琵琶琴弦的同时,也拨动了我们的心弦。我们不是听曲的“诸公”但她点燃了我们追问、反省这场战争的欲望。
同济大学朱大可教授,针对该片撰写的评论十三钗的情色爱国主义,认为影片“把政治叙事变成身体叙事,把血色战争变成桃色新闻”未免刻薄和偏颇。我不这么看,就如以不菲的价格引入的男主角克里斯蒂安?贝尔,其表现远不能令人满意,但其目的指向是明确的,他是上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其在欧美市场的票房影响力是玉墨等所无法相比的。一部投资6个亿的影片,不能不考虑它的商业性,若我们非要以主旋律影片那“言志”的特质,去强求其思想“硬度”未免失当。
金陵十三钗除了参加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之外,还宣布参加奥斯卡13项单项奖的竞争。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4年了,幸存者寥寥,日本有股势力企图掩盖、甚至否定其发生过,我们需要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来警示后人、来共同追记这页历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希望其能获奖,以播散这种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