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不少人腹诽,像大将军张培贤这么打下去,就只想着自己得个好名声,丝毫不顾朝廷国库之艰难,在这个上面,便远不如大将军赵石公忠体国了。
。。。。。。。。。。。。。。。。。。。。。。。。。。。。
不管前方将领们名声如何,兴国公府之豪富却是闻名于长安,而定阳侯张大将军的府邸却颇为简朴,相形之下,大将军赵石善于敛财的名声也就坐实了。
不说这些,皇帝陛下回到乾元殿,等着他的政务并不多。
献捷之事已然议的差不多了,明日便是献捷之期,大秦之世仇,终于匍匐在了大秦脚下,为大秦所灭,其他的一切,在这样一个辉煌的时刻,都显得微不足道。
皇帝陛下有些兴奋,这将是他登基以来,最辉煌的一刻,其他诸如河东之战,草原诸部归附,甚至于,吐蕃低地内附,对于大秦而言,在意义上都无法跟伐夏之战相比。
灭亡了西夏,拓土千里,大秦也再无后顾之忧,大秦的疆土,也立即连成了一片,在之后征伐中原的战事上,大秦必将占尽天时地利。
只这些,便足以让大秦成武皇帝,成为大秦历代君王中,最耀眼的那一位。
成武皇帝李全寿有些烦躁的在乾元殿内踱着步,有心想宣那几位重臣入宫,又强自压下这个念头,这几日,中书和枢密院甚至于兵部的几位大臣,都刻意的在躲着呢。
生怕被皇帝陛下捉住问起论功的事情,难处在于,这功劳怎么赏都不为过,但你论的高了,恐怕立即便成众矢之的,被人围着攻讦,论的低了,那位大将军也会不满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找你的麻烦。
皇帝陛下心里说不准还有些愧疚,于是帮着寻你错处,让大将军出气,那才是最最倒霉的事情。。。。。。。。。。。。
所以,几位重臣这几日轻易不在乾元殿现身了。
皇帝陛下自然明白其中关节,本着默契,无事便也不宣他们入宫,以免让臣下们会错了意。
当然,皇帝陛下也是有着思量的,之前七月间,送到西北的口谕,他确实是想瞧瞧赵柱国自己的意思,实际上,也有意让大将军赵石暂时镇守西北。
朝中重臣们在这个事情上,多是含糊其辞,他也是一时拿不准,才传的口谕,他也觉着,东边战事还多,到时一纸圣旨,便能将人调回来,到也不算多大的事情。
但后来想想,却觉出了其中不妥,便立即命人拟旨,诏大将军赵石回京述职。
果然,圣旨没到兴庆,便遇到了南归的大军,大将军赵石赫然在列,显然,大将军赵石的意思十分清楚,不愿留在西北这边。
皇帝陛下有些后悔,这事办的有些莽撞了,显然,朝臣们忌惮于赵柱国,想将大将军赵石撇在西北边远处,等待中原战事有了眉目,再说其他。
但他身为帝王,却不能这么顺着朝臣的意思来办,不然的话,他李全寿,与他那个父皇,又有何区别?
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将来也必成后患。
所以,到底怎么赏赐功臣,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成算,便也不怕这些臣子们拖着,拖来拖去,正好宫中下旨,一言定了此事。
至于朝臣们之后的异议,亲身经历过长安之乱前后的他,看的再清楚不过,朝臣们的异议,在你认真听的时候,是有着份量的,但当你当耳边风的时候,他们所言之一切,都将失去意义。
今日之朝堂,很多事,他都可以一言而决。
他也相信,赵柱国在赏赐下去之前,会有一定的让步,这么多年来,以他对赵柱国心性的了解,结果应该是**不离十了。
到时封赏下去,朝堂上的阻碍,会少了许多,不过,赵柱国怕是要在京师呆上一些时日了,这样的结果很不错,有大将军赵石在朝中坐镇,时常参赞军机不说,许多事也都会迎刃而解。
而他的身边,也多了一个能畅所欲言之人,他同样相信,一些不能和外间臣子们说的话,都可以跟赵柱国聊一聊,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宣翰林承旨沈鹤入宫。”
乾元殿中,传来皇帝陛下的吩咐声。
沈鹤,朝中蜀人之首脑,深得皇帝陛下宠信,皇帝陛下除了想找个聪明的聆听者之外,也想略微听一听,蜀人在科举案之后,有什么动静。。。。。。。。。(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