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org,最快更新毕海平文集最新章节!

    编者按 雨为诗人词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雨中有喜乐、雨中也有悲苦、雨中有哲思、雨中还有牵挂,本文从多方面探讨了古诗词中“雨”的意象,文字纵横捭阖、恣意汪洋,值得品读!

    雨,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抒情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多姿多态的“雨”的意象群是作者常用的典型。可以说,许多流传千古的古典诗词名句名篇,都和雨有着莫大的关系。古典诗词中雨的意象,既有它本身固有的自然特征,但更多的是借“雨”这个意象来抒发个人的情感,融入了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感慨和心态。在唐诗宋词中,李白、杜甫、李商隐、柳永、苏轼、陆游、辛弃疾等都是写雨的高手。本文将从欣喜乐极之雨、愁闷悲苦之雨、清新素雅之雨、禅理深远之雨、相思离别之雨、政治腥风之雨这六个方面来探讨“雨”这个意象。

    欣喜乐极之雨

    欣喜乐极之雨,是基于雨的自然属性的。大都写春雨,往往与写景融为一体,从雨景中抒发自己对雨的喜乐之情。之所以称雨为“喜雨”是因为它有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等特征。这种雨往往出现在春、夏之季,雨点一般不大,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这种雨让空气变得清新,带给人喜悦和希望,处处令人喜爱。甘雨浸润万物,万物感染雨意,雨与景相得益彰,达到一种景美雨醇的境界。喜雨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对劳苦人民的“解忧之喜雨”另一个则是“无忧之喜雨”

    1、解忧之喜雨

    这种雨往往是在贫苦人民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收成低下,特别是干旱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唐宋诗词中,这种雨莫过于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雨”即春雨,它既让人喜悦,又让大地复苏。在经历冬季的干燥后,一场春雨给了大地新的生命。去年收成低下的劳苦人民可以在今年播撒希望的种子,雨水滋养万物的同时也滋养着人民。春雨过后,大地焕然一新。一个“潜”字赋予了“雨”以生命,使得“雨”具有灵性,何等惬意。正是这场雨排解了诗人心中的忧苦。

    另外杨万里的一首南溪早春云:“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来当好丰时。”亭室充满着温煦的春晖和熏人的春意,拄着拐杖在溪山外漫步,春风徐徐吹来。一场春雨下得很是时候,去年收成不是甚好,这场足雨可以让今年的老百姓有个丰收,处处流露出诗人对老百姓的关心和春雨的喜爱,同时也消解了诗人忧民的心情。

    2、无忧之喜雨

    这种雨往往是对春雨的欣赏与赞美,特别是雨滋润万物的无声无息的精神。此时的诗人、词人们无忧无虑地在感受雨的洗涤。如韦应物的幽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就是典型的喜雨。“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诗人在睡梦中醒来,无声的细雨早已滋润万物,让诗人感到很惊奇,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不知春草生”更是把雨的无私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足见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

    再看韩愈的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把“小雨”比喻成酥酒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雨露。草色在雨中若隐若现,似仙境一般,让诗人心中产生快乐、新鲜、欣喜之情。所以诗人才说“最是一年春好处”就连皇城也比不上这些美景。可见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深。再如苏东坡如梦令云:“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那犁地耕作时节降下的春雨,滋润、温润,万物在春雨的洗涤下显得那么迷人,让词人对春雨不舍,让词人喜爱不已,所以词人才要“归去,归去”又如僧志南的一首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是一位出家人,诗中以郊外春游为背景,先写上岸踏青。后写“杏花雨”诗人虽年事已高,但雨湿衣襟他不觉凉,春风迎面他不觉寒。相反细雨微风让他备受舒适,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雨”的喜爱。

    愁闷悲苦之雨

    愁闷悲苦之雨,往往与悲、怨、愁、恨等感情相通。多是感慨“命运多舛”之作。这些作者大都仕途坎坷、忧国忧民或漂泊他乡。季节多以春、秋两季居多,时间多以黄昏、夜晚为多。雨点一般较大,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往事如烟,人生苦短,当作者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作者失意与愁苦的意象,雨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内涵。在古典诗词中,作者用各种新奇的手法把雨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正如刘勰所说:“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讲求虚实结合,这就是自诗经以来被人们所常用的“韵外之致”的意境。对韵外之致的获得,司空图给出了一种比较确切的解释,他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严羽说:“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说,愁闷悲苦之雨就是在追求这种“韵外之致”的获得。正如清朝人许印芳在与李生论诗书跋中说:“功候深时,精义内含,淡语亦浓;宝光外溢,朴语亦华。既臻斯境,韵外之致,可得而言,而其妙处皆自现前实境得来。”

    所以这种“雨”在历来是写的最出色的意象。这种雨也有两种模式:一个是悲命运之雨,另一个则是忧人民之雨。

    1、悲命运之雨

    这种雨往往与自己内心的感受产生共鸣,雨成了作者人生经历的一种表达。如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一个“残”字,一个“暗”字,足见雨之悲凉,人之苦闷。此时的雨已经不是欣喜乐极之雨中的细雨了,而是萧萧的大雨,让人愁闷。再看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在悲苦的词人眼中,潺潺的帘外之雨是自己凄楚的泪水,雨声中汇聚了词人的泪与哀愁。同样遭受国破家亡的李清照,更是写出了凄苦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在这首词中,雨成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泪,滴破了词人苦闷的心。所以才有“怎一个愁字了得”

    再如韩愈的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味无清风。”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下,心情本来就很愁闷,而此时恰逢一场秋雨,可谓“雪上加霜”让诗人心中甚是无奈和愤郁苦闷,心情也随这场雨变得编者按 雨为诗人词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雨中有喜乐、雨中也有悲苦、雨中有哲思、雨中还有牵挂,本文从多方面探讨了古诗词中“雨”的意象,文字纵横捭阖、恣意汪洋,值得品读! 很沉重。另外再看一首辛弃疾的汉宫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前三句立春的美景让词人欢乐,可是一场“无端之雨”而至,让词人很愁闷。词人借美景中的雨抒发功业无成的苦闷和对统治者苟安江南的不满。

    2、忧人民之雨

    这种雨主要是作者从雨中担忧劳苦的人民,忧国忧民的情怀占了主导。杜甫的咏雨诗中,就可以看到哀叹战乱、忧国忧民的苦闷。如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出了安史之乱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与哀愁。

    同样是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他对雨也有这种愁苦之感。雨,已经不再是作为一种自然景物而存在,而是诗人感情的寄托物,是苦闷中诗人的伴侣,是悲伤中诗人的倾诉者。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太多的悲愁。这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积聚内心的情感的发泄。表现出了对自己不能报效国家和对国家命运及人民生活的担忧和苦闷。所有的愁苦都随这场雨一发不可收拾。然而空有一腔热血的诗人最后还是不能报效国家。诗人只有一个人躺在冰冷的木床上静静地听雨声。其实他听到的那是什么雨声,乃是自己内心的呼唤,是作者心的雨滴。

    清新素雅之雨

    诗中之雨,除了喜雨、苦雨两种情感模式以外,还有一种不因雨而狂喜,也不因雨而愁苦,它是站在对雨的纯然欣赏的角度来体验。清新素雅之雨,表面看起来与欣喜乐极之雨相同,实则不同。清新素雅之雨,往往是在作者烦闷、愁闷的心情下,突来一场雨而产生的意境。这种雨持续的时间不长,雨点不大。当然清新素雅之雨也是作者喜爱的雨种,但这种雨主要是与作者心灵相通,它的来临把作者心里的尘土洗去,让人轻松、畅怀。这种雨多显典雅之意。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对“典雅”的解释是“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郭绍虞先生说:“赏雨茅屋,幽居自得,见其雅。”可见历来文人有喜雨的雅好,这是一种雅致人生意境的追求。

    清新素雅之雨,同样让作者喜欢,它一方面主要是写雨与自然的交融,从而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淡然之情,以及对仕途失意的豁达之意。如苏轼的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一场新雨过后,原野草色青青,景色格外清新可爱,骑马悠闲在平莎芳草地上,自是一尘不染,让词人心无杂念,轻松、畅怀,美妙至极。再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人独自悠闲在江边垂钓,这是作者真实的生活,但“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只是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并陶醉其中。垂钓之间“细雨”缓缓而下,随风起舞,同样是一种闲雅之雨,雨与作者心情达到共鸣。这是一种雅致生活。

    另一方面,清新素雅之雨,主要是由于作者心境淡雅,从而与雨达到共鸣。雨成了作者淡雅心境的寄托,流露出对自然的喜爱,对人生的思考。我们来看一首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是诗人隐居之作。诗中描写了雨中秀美的风景,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的乐观情趣。水田间的飞鹭,夏木枝头的黄鹂都受到雨的洗礼,所有的景象都很清新素雅。雨在全诗中起了润滑剂,让诗人无比欣慰,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旷达、悠雅闲情意趣。

    再如南宋姜夔的平甫见招不欲往:“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一个夏末秋前的日子,挚友张平甫邀请诗人赴宴,但是诗人不欲前往,原因是:“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夏雨去暑送凉,最为宜人,今日好不容易遇上这场“秋前雨”所以诗人舍不得错过它。只有留在家中悠闲自在、舒舒服服地睡觉。可见诗人心境是多么闲雅。吕本中紫微诗话曾称道吕希哲的一首绝句:“老读文书兴易阑,须知养病不如闲。竹床瓦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无怪乎钱钟书先生这样说:“假如姜夔作这首诗的时候,没有记起那首诗,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会想到它”

    在写清新素雅之雨中,最出色的莫过于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雨后空山洁净清爽的艺术空间里显得滋润光泽、意味悠长,美景与雨意相互映,显得清新素雅,格外悦目,仿佛来到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尘世的烦恼,只有自然的那种雅致。

    禅理深远之雨

    禅理深远之雨,往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内心世界。这种雨一般是秋雨,雨点不是很大,时间多以黄昏、晚上为主,持续时间长,雨声轻柔。作者所有的权利欲望在被雨慢慢洗的一干二净,作者心无杂念,完全心归自然。作者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领悟到某种人生的哲理。

    一方面,禅理深远之雨是诗人、词人在自然景物中由于雨的意象而理解到的禅理,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哲理、启发。如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在这首诗中,雨就是一种能与诗人心灵相通的禅雨。诗人静静地听着雨的滴答声,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