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就是故事主线。
但书的分量很沉重。
这部书完全可以当犯罪心理学教科书来读。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贫寒不是罪,但可以叫人铤而走险,男盗女娼。但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掉放高利贷的老婆子,好像不仅仅是因为贫寒。
支配这个社会,赶快抓住权力,发财致富。杀人的思想是作为现成的东西来到他头脑里的。他幻想为人类造福,但是他选择的“斗争”道路却是首先保证个人的“自由”攫取统治这个社会的权力——不择手段。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双重人格的复杂人物。
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天赋有正义感;另一方面他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行凶杀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他身上交替变化斗争。于是,拉斯柯尔尼科夫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论的肯定与否定之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加伊洛夫同流合污。好在,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弱肉强食是不人道的“超人”不存在。
下层阶级不可能依靠这些改变命运,作者从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出发批判了现实。但他同时又认为一切以暴力抗恶的作法都不足取,因为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
“您离开了上帝,上帝惩罚了您,把您交给了魔鬼!”
拉斯柯尔尼科夫“新生”之路是皈依上帝,实际上就是一条与黑暗现实妥协的道路,也就是所谓“索尼娅的道路”
作者把索尼娅看作人类苦难的象征,并在她身上体现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过痛苦净化灵魂的思想,作为一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一个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娅的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典型意义,但是作为一个理想人物,这一形象却显得十分苍白。
这里暴露出作者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作者曾参加空想社会主义者彼特拉舍夫斯基的小组,因此被捕,被判处死刑,后被赦免,改判流放,在鄂木斯克监狱服四年苦役(一八五——一八五四)。四年流放使他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看到压迫、道德基础的崩溃、资产者的胜利、贫穷、卖淫、饥饿而看不到出路何在。
他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做奴隶,就做统治者”
“主子的道德”与人性相抵触。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择了后者:宁做牺牲者,不做刽子手,宁被践踏,也决不践踏别人。人生来不是为了享福的。只有通过受苦,才能获得幸福。
这观点不可理解吗?
不!
小说家在绞刑架下吓坏了,这个苦役犯的神经受了重伤。
于是,他所有的人物都这样被动灰色,游动在世界文学画廊里,披着黑衣,如魅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