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李时珍是我国历史上的药王,〈本草纲目〉是中华瑰宝,我们中医院当然有了。”
“嗯,拿一本我看看。”
“我在中医院有套寝室,中医方面的书我都收藏了一点,要不,师傅到我那儿休息一下?”
“嗯,这个主意不错。我累了,是需要休息一下。”
“好了,你们也不要跟着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我师傅累了,需要休息。”
尾随的人群便散了去。
随着汪静宜,何山上了楼,来到顶层。
汪静宜打开门,何山走了进去。
这里是一套两舍一厅。一舍一厅摆满了医药方面的书籍。汪静宜走到最后一排柜子前面,抽出了本线装书,当然是《本草纲目》了。
“你不用陪我,去看看你那个老同学,如果醒了,给他再喝一次我配的汤药。”
“今天还需不需要扎针呀?”汪静宜问。
“不扎了,不仅今天不扎了,以后也不用扎了。”
“那是不是他活不过今晚?”汪静宜眼圈红了起来。
“你胡说什么?你看过我治死过人吗?我是说他身上没有癌细胞了,身体会好起来。”
“真的?”
“癌细胞是没有了,但他身子骨很弱很脆,要固本培源。他需要在这儿住几天,吃我配的药。”
“谢谢师傅。”
“好,你去吧。”
汪静宜高兴地出了门。
何山关上门后便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
自从大学毕业后就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本草纲目》是师傅留给人类的精华,作为弟子,再蠢,不致于他老人家的贡献不知吧。
以前,何山最怕读专业类书籍了,太深奥,太难懂了。
可这一次,何山打开线装书,翻开第一页,书上的文字、绘图便往脑海里钻。
何山立刻来了兴趣,一页一页地翻了起来。
不到半小时,一整本书便读完了。何山拿起书开始回忆,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默记了一遍,打开核对,居然一字不差。
什么时候,老子有了过目不忘的本领?
何山不相信,又拿起一本厚厚的《现代中医药理理论》翻了起来,不一会儿,也看完了。
回忆了一下,居然全记得。
这么好的记忆力,不读书白瞎了。
于是,何山从书柜第一节开始,一本一本地逐读,两三个小时之后,居然全读完了。甚至汪静宜以前发表的论文、现在搞的中医药理研究,都读了一遍。
读了之后,他有些气馁了,中医发展太滞后了。
没书读了,睡又睡不着,干什么呢?
哦,中医院别的没有,中药材一定多,一定齐全。自已一个外行,要想今后还在这个圈子蒙人,就必须认识一些药材,懂得一些药理,记得一些处方。
想好之后,何山下楼,来到病房,找汪静宜。
“吴伯伯,叶姑姑,这个何山配的什么药,我爸喝了就睡过去了。”
蒋婉问道。
“师傅配药的时候,我打的下手。只是放了甘草与田七。”汪静宜回答说。
“这两味中药谁不知呀,虽然起一定的镇疼效果,但也是针对普通的病痛。老蒋可是癌症呀?”吴正碌说的话正是蒋婉想说的。
“你个老鬼,到现在还不相信我,还不相信中医?药材是我取的,水是我放的,药是我熬的。整个过程,师傅只动了动嘴。”汪静宜不满回答道。
蒋婉拿起塑料杯,倒了一杯,喝了进去。
“丫头呀,这是镇疼的,你喝啥呀?”
“我爸吃的药,我都亲口尝过。嗯,这药除了甘草、田七味外,怎么还有一股青草的香味?”
“是呀!”吴正碌与汪静宜两人共尝一杯后,同意道。
“普通的药材,怎么熬出了另外一种味道?”
“你个死老太婆,一向自嘘比我聪明,技巧应该在熬药时间上。”
“对对对,水刚烧温,他要我放甘草,水刚烧开,他又要我放田七,接着又捞渣。这个时间是多长,哎哟,你瞧我这记性!”
“你以后跟着何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是是是。”
“哎,只能这样了,能让父亲没有痛苦地走,我心就满足了。”蒋婉哀伤地说。
“丫头,你咒你爸爸干什么?我师傅说了,他已经好了,醒来再喝一次药,就不需要再吃药,再扎针了。”
“老婆子,你又胡咧咧什么?癌症晚期是能治得好的么?”
“我师傅就是这么说的。他还说,老蒋的身体还很弱,要在这儿住几天修养修养。”
“汪静宜,过来!”
“师傅,有什么事?”汪静宜屁颠颠地跑了出出去。
“吴伯伯,叶姑姑说得有可能吗?”
“你要相信科学,癌症现在是现代医学没有攻克的顽症。你想想看,仅凭小何给喂点药,扎几针,能好吗?”
“吴伯伯说的有理。”
“不过,何山这人你说是医生他又不是医生,是郎中他又不是郎中的,不按常理出牌。如果老婆子不说谎,说不定,老蒋会出现什么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