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猪猪岛小说网 www.zhuzhudao.org,最快更新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看着带着一群锦衣卫从龙营士卒浩荡而去的皇帝,一群朝廷高官聚在一起。

    “这陛下怎么张口比画比划,闭口看谁的拳头更硬。”

    有些摸不着头脑,孙如游开口道。

    “恐怕陛下巴不得有人造反呢。”

    闻言,工部尚书徐光启开口道。

    “四卫的那些个新兵,没上过战场见过血,说到底还是嫩了些。”

    “如果内地有人造反,刚好就用来练兵了。”

    “。。。”

    徐光启的话音落下,在场众人纷纷陷入了沉默。

    “陛下一直都在准备,准备大乱而后大治。”

    好一会儿,毕自严才开口到。

    “我等身为人臣,有助君分忧,安定天下之责,万不能让此等生灵涂炭之事发生。”

    “谨遵毕阁老教诲。”

    听到了毕自严的话,周应秋当即拱手道。

    “马屁精1

    见到周应秋的样子,在场的不少人都不屑的对周应秋撇了撇嘴角。

    “南衙运回的银子,诸位都已经看过了,且回衙门办公吧。”

    就在众人心思纷纭之时,毕自严已经签完了入库堪合。

    事情办完了,你们还留着干嘛,打算偷了宝泉局吗?

    抬起头看了眼天上的太阳,毕自严嘴角流露出一抹笑意。

    皇帝,有一个明君之像,让他很是放心。

    迈着轻巧的步伐,毕自严上了马车就回了内阁。

    毕自严是个经年循吏,他的政治主张用皇帝的话说就是: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刚进了文渊阁,毕自严就看到内阁中书给他抱来了一大堆的奏章。

    翻开几本看了看,毕自严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些个奏疏不是弹劾他,需要他避嫌的。

    这些都是想要搭救三个被送去辽东转运司的言官的。

    两天时间,足够京中的官员们勾连了。

    三个言官上书弹劾杨镐,紧接着就让送到辽东转运司了,后面还有毕自严推出的言事辽东任职大礼包,大明的言官清流们没意见才怪了。

    这要是形成惯例,以后再想要掀起舆论风力,就真的要三思而后行了。

    翻开一本奏疏,毕自严就看了起来。

    礼科给事中暴谦贞的奏本:

    阁臣者,陛下之肱骨也。言官者,天子之耳目也。

    太祖有言,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

    今陛下重肱骨而轻耳目,言官行本职而遭贬斥,乃弃本用边之举。他日虽国家有大利害、朝廷有大奸邪,谁肯进逆耳之言,以正朝纲。

    暴谦贞奏本通篇的意思就是,大臣是国家的肱骨,言官是国家的耳目。朝廷养着言官的目的就是弹劾朝廷里的大臣,培养他们的刚正直谏不畏强权之气。

    现在这三人做了自己本职工作而被贬斥,太过于冤枉,应该宽恕他们。只有这样,今后言官们才会遇到事情而不退缩。

    若是因为弹劾皇帝的肱骨大臣而被贬斥,恐怕就会让言官们丧了胸中的正气,以后朝中出了奸佞就不敢说话了。

    看了好一会儿,毕自严拿出一张浮票,没有进行票拟,直接夹在了奏本里。

    这件事上,他,或者说内阁不好拟票。

    这件事,内阁不好拟票。

    一连看了好几本奏章,意思都和这个差不多,不能将言官发配到地方为官,特别是辽东这种苦寒之地。

    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后,毕自严令人将这些奏本装箱,令人整体送去了司礼监。

    看着离去的内阁中书,毕自严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后,拿出自己的朝服,进西苑。

    这件事还是要和皇帝说一说的。

    在西苑外下了马车,递了拜帖后,毕自严就被卫士引着进了西苑。

    然后,毕自严就惊讶的发现,今天虎贲卫的士卒们没有在训练,而是在劳动。

    “这是在做什么?”

    看着士卒一筐一筐的抬走一种奇怪的作物,毕自严有些好奇的向身侧的刘时敏问道。

    “做粉条。”

    闻言,刘时敏当即就回答了一句。

    当来到万寿宫前时,毕自严就一脸惊讶的看着皇帝一家人。

    皇后在煮粉条,小贵妃在从旁帮忙。

    而皇帝呢,正端着碗粉条坐在小马扎上吃的香甜。

    “臣毕自严恭请圣安。”

    顾不上惊异,毕自严连忙对皇帝行礼道。

    好端端的皇宫大内,让皇帝搞的跟农家院一般。

    见到毕自严,朱由校也不意外,转头对徐婉儿吩咐了一声道。

    “给毕师上副碗筷,一起吃。”

    见状,徐婉儿先是一楞,然后连忙亲自给毕自严捞了一碗热腾腾,刚出锅的粉条。

    “臣谢皇后娘娘恩典。”

    见状,毕自严连忙躬身行礼,而后看着面前的碗筷有些发懵。

    “朕让人在西苑里种的土豆熟了,除了留种的外,剩下的拿着做了粉条。”

    吃着粉条,朱由校看向毕自严道。

    “毕师猜猜,这土豆亩产多少。”

    “臣觉得,有三百斤。”

    闻言,毕自严连忙回忆了一下自己进来时,看到堆在西苑校场上的土豆山,猜测道。

    北方田地,亩产一般在一石到两石之间,三石的那是上田。

    皇帝让人种的地,这些太监肯定搞鬼了,把外面种出的粮食往里面掺和了。

    但他也不傻,会将这种事挑明,故此说了上田的产量。

    “三百斤?”

    闻言,朱由校吸溜了一口粉条,而后右手伸出两个手指头。

    “二月种的土豆,朕亲自看着他们种,看着他们挖的,亩产八百斤。”

    啪啦一声,毕自严被皇帝的说法给惊到了,手里刚拿起的筷子都掉在了地上。

    “八百斤?1

    毕自严没办法不惊讶。

    亩产八百斤是个什么概念?

    一亩田能当三亩用,这要是推广到整个北方,漕粮运输都能取消了。

    这能救活多少的百姓?

    大明每年饥荒的时候,百姓饿了那可是能将山上的树皮、地上的观音土都给扒下来一层。

    “筷子掉了,再给拿一双。”

    见状,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道。

    “臣失礼。”

    闻言,毕自严连忙先道了一声,而后道。

    “臣是听到亩产如此之多,有些惊讶。”

    “先吃粉,粉吃完了我们再说。”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